top of page

個性化醫學概覽:肺癌

surgey1.png
​手術治療

肺癌的手術從高風險,高併發症的大手術轉型為小傷口,恢復快的精緻手術。人類的肺,右邊有三葉而左邊有二葉,右邊三葉又可分為十個肺節,左邊可再分成九個肺節,在外科手術上,傳統觀念認為,肺癌的標準切除術式是肺葉切除術,但現今這觀念已受到挑戰。

LC27.png
標靶治療

標靶藥物大多是以小分子化合物或單株抗體的形式,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基因,專一性的破壞或阻斷癌細胞的增生、分化、凋亡、轉移以及與血管生成有關的訊息傳導路徑,進而抑制腫瘤細胞的成長。不同於化療,標靶藥物不會一併毀滅正常細胞,也較無化療的噁心、嘔吐、掉髮、骨髓抑制、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大多數患者較能接受。

LC30.png
免疫治療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是現階段唯一通過台灣衛福部核准的癌症免疫治療,目前大多數接受免疫治療的病患都是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獲得台灣衛生署和美國FDA核準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吉舒達 (Keytruda®)•保疾伏 (Opdivo®)•癌自禦 (Tecentriq®)•益伏 (Yervoy®)•癌自禦 (Bavencio®)•抑癌寧 (Imfinzi®)

CT05.png
化學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的化學治療分為兩類,一種是第二或第三期的病人,於手術後,需要給予輔助性化學治療,以降低復發的機率。另一種情況是無法手術的晚期病人。根據臨床上的研究顯示,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比沒有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活得久,而且生活品質也可維持於較好的情況。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有很明顯地進步。

Brain2.png
​腦(膜)脊髓轉移

在台灣,最常產生腦部轉移的癌症是肺癌、乳癌和腸胃道癌症,但其實幾乎任何的癌症最終都可能轉移到腦部。所謂惡性腫瘤腦部轉移是指一群癌細胞由癌症的原發部位經由血液循環到達腦部破壞了腦部血管障蔽後,寄居在腦組織中間的腫瘤細胞。肺癌腦部的轉移是常見的併症,發生率約 30~40%。

Bone3.png
骨頭轉移

肺癌長年穩居十大致死癌症之冠,致死率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因其病程發展快速,最快6個月就可能同時發生癌症骨轉移及其他遠端轉又劇烈。許多肺癌癌友常忽視骨轉移病兆而延誤治療,進而導致病理性骨折、脊椎壓迫等骨骼併發症產生,一旦癌友因癱瘓而臥病在床,存活期往往會因而大受影響。

person2.png
person3.png

Personalised Medicine at Lung Cancer

NSCLC的生物療法

針對分子選擇患者的癌基因定制療法

NSCLC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說明了基因型驅動的精密腫瘤學的成功。

定義肺癌的特定子集的許多分子畸變可以通過癌基因定制療法專門靶向。 NSCLC的高分辨率和高通量分子分析表明,大多數分子變化,特別是治療上易受傷害的分子變化,大多是組織學特異性的。

肺腺癌

具有治療目的的生物標誌物的成功鑑定主要在肺腺癌中進行。涉及多種驅動激酶基因的不同類型的基因組改變,例如EGFR,KRAS,ALK,ROS1,BRAF,MET,RET,神經營養受體酪氨酸激酶(NTRK)和人類EGFR2(HER2),代表了肺腺癌的特定分子亞型。生物學,流行病學,預後和治療的敏感性不同。

鱗狀細胞肺癌

相反,鱗狀細胞肺癌的基因組畫像主要由抑癌基因的失活突變或癌基因的突變組成,這些突變不適合直接進行治療靶向。在鱗狀細胞肺癌中常見的少數潛在可行改變,例如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1(FGFR1)擴增,磷酸肌醇3激酶(PI3K)和含盤狀蛋白結構域的受體2(DDR2)突變,都是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並且沒有特異性抑製劑迄今已被證明具有臨床療效。

bottom of page